车载华语音乐 > 港台经典 > DG唱片 吉列尔斯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立体声WAV分轨

DG唱片 吉列尔斯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立体声WAV分轨

DG唱片 吉列尔斯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立体声WAV分轨

企鹅激光唱片指南评价:三星保留一星

这两首曲子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不仅在贝多芬这里,摆在所有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里也是最受世人瞩目和喜爱的名曲。它们意境深远却明白易懂,而且旋律优美动听。
《悲怆》的慢乐章,那个“如歌的柔板”,听一百遍就感动一百遍。它有一种揪心的美,虽然曲调悲凉、忧郁,却是那样平静、坦然地“唱”了出来。因此我并不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悲”,也因此而觉得大多数的演奏者,包括吉利尔斯在这张唱片里,弹这个乐章都太慢,太刻意了。以缓慢来强调那个并非出自贝多芬本意的“悲怆”(别忘了,贝多芬本人称此曲为“激情的大奏鸣曲”),多少是有点损害这旋律的歌唱性的。在我听过的十多个著名的《悲怆》演绎中,只有肯普夫的演绎(DG 415 834—2)速度稍快,几乎弹成了行板——这倒真能说“如歌的”了。
当然总体而论吉利尔斯这张唱片还是很杰出的,尤其是《月光》,这个演绎光辉无比。本来就是极美丽的音乐,又让吉利尔斯弹出极多的诗情画意。首乐章的宁静带点伤感,弹性速度把握得恰到好处,而末乐章的急促奋进又颇有张弛和力度变化,急促中显得从容自信——施纳贝尔弹得也不见得有这么好。

吉列尔斯是俄罗斯钢琴乐派的卓越代表,其演奏雄劲有力,被称为”钢铁般的触键“。这是充分把握贝多芬精神,高技巧发挥和令人热轿沸腾的演奏,录音也很好。吉得尔斯最后十年为DG所灌录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个人一生艺术的精华所在,完美的触键和录音让我们更正确定地深入贝多芬的世界。

关于埃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吉列尔斯 (Emil Grigoryevich Gilels)

1916-1985苏联钢琴家。1916年10月19日出生于乌克兰的奥德萨(Odessa)。6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首次举行钢琴独奏会。1933年获全苏音乐比赛一等奖。1935年毕业于奥德萨音乐学院,随即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1959年访问伦敦演出,俱获得很高的赞誉。他还曾与小提琴家科甘(他的妹妹是科甘的妻子)、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组成三重奏,进行广泛演出。1985年10月14日逝世于莫斯科。

吉列尔斯的演奏柔和明亮、表情细致,与里希特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人。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还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名誉音乐博士学位。

悲怆奏鸣曲:

C小调8号(悲怆)奏鸣曲OP.13,这首第八号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这首作品作于1798—1799年之间,呈献给卡尔·李希诺夫斯基公爵(Lichnowsky,1756—1813),是在他得知父亲去逝的消息当晚作的,其标题是贝多芬自己确定。正是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云涌起的年代。而正值年青,血气方刚的Beeth-oven ,早就对帝国的封建统治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因此,他很自然地成为一名共和思想的追随者。这首乐曲正表达了Beethoven 对社会显示的愤 慨和激情。史科托把这首作品与《罗米欧与朱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

共3个乐章:
1.极慢的慢板序奏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主部为奏鸣曲式。其序奏中寄寓着悲怆的动机,主部的第一主题则是乘着震音断奏而热情上升的那种感觉,第二主题颇富轻快的流动感。在发展部中,G小调的极慢板动机再进入快板而发展第一主题。

2.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这是充满祈祷气氛的抒情乐章,形式为三段体。第一段优美的主题由三声部变奏而成为四声部,中段的降A小调主题有一种意兴阑珊感,附有三连音伴奏后一度出现紧张感,第三段重新表述第一段时,渐渐回到平静。*k1j&] S ?0V K
3.快板的回旋曲,C小调,回旋曲式,其回旋主题为开头悲怆主题动机的发展,第二主题较为明朗,为降E大调;第三主题幽静而柔和,使用了巧妙的对位技法。

月光奏鸣曲:

  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月光》),OP.27 No.2,作于1801年。其标题据说出于莱斯达布(Rellstab,1799—1860)对此曲第一乐章“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的湖面上荡漾小舟”的形容。此曲呈献给朱丽叶妲·桂察蒂(Girlietta Guic-ciardi,1784—1856)。桂察蒂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曾对她一见倾心。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产物,有人认为,此曲是贝多芬对桂察蒂爱心的写照。

共3个乐章:

1.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三段体。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符来表达无边的幻想。在第一主题开始的中间部,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域,呈现躁动不安的情绪,然后主题又平静地走向第三段。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2.行板,降D大调,三段体,不属小步舞曲也不是谐谑曲,按李斯特形容,是“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与第一乐章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和中段那种恍恍惚惚的情绪结合得极为和谐。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象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3.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奏鸣曲式。其第一主题有力而多少有些粗犷,这个主题的发展充分表达出一种激越、奔放的情感。尾奏相当大,首先出现第一主题而进入减七和弦的琶音,然后出现第二主题,接着是幻想性的琶音而迈向花奏,经过短暂的慢板后表情越来越激增而收尾。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专辑曲目
01 Nr.8 " Pathétique" 1.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09:09
02 Nr.8 " Pathétique" 2. Adagio cantabile 05:45
03 Nr.8 " Pathétique" 3. Rondo. Allegro 05:11
04 Nr.13 1. Andante - Allegro - Tempo I 05:49
05 Nr.13 2. Allegro molto e vivace 01:39
06 Nr.13 3. Adagio con espressione 03:09
07 Nr.13 4. Allegro vivace - Presto 05:38
08 Nr.27-2 "Mondschein" 1. Adagio sostenuto 06:04
09 Nr.27-2 "Mondschein" 2. Allegretto 02:31
10 Nr.27-2 "Mondschein" 3. Presto agitato 07:05

收藏此链接 获取下载地址
请登录后获取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