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外文音乐 > 欧美流行 > 台湾民歌之父 胡德夫《匆匆》

台湾民歌之父 胡德夫《匆匆》

中文名称:匆匆
英文名称:In A Flash
专辑歌手:胡德夫
唱片公司:典选音乐事业
出版公司:野火乐集
发行时间:2005年04月15日
资源格式:APE
地区:台湾

专辑介绍:

这是一张迟到了近40年的专辑。也许,对于胡德夫而言,他需要的并不是一张唱片,相比较他一生的传奇,这张专辑只是一次祭奠。
  胡德夫被称为“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也有人叫他“台湾的鲍勃·迪伦”。他是台湾第一位自弹自唱、举行作品演唱会的歌手。1975年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一起开启了堪称日后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运动的“校园民歌”运动,如今李双泽去世已近30年,杨弦也已移居美国20多年,当年发动“校园民歌”运动的三君子,仅存胡德夫还活跃在舞台上,他堪称整个台湾流行乐坛的“活化石”。除此之外,胡德夫还一直致力于为原住民争取权益的民主斗争,成为一位民主运动领袖。
  一直以来,胡德夫钟爱现场演唱却不喜欢录音,因此30多年来他的作品只有8首得以正式出版,他迟至55岁才出版第一张专辑《匆匆》,可见这张专辑所负载的意义是怎样不凡!胡德夫所着力钻研的海洋蓝调(Hay-Yang Blues)构成了他这张专辑的主核。专辑中的作品,充满了台湾原住民音乐特有的吟唱风味与布鲁斯蓝调曲风,二者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胡德夫不容商业枷锁束缚、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
  胡德夫的歌声低沉浑厚,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3000年前,孔子对着流水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人生太匆匆!所幸的是,我们还是听到了胡德夫,听到了这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值得留下的声音之一,这是真正用生命吟唱的声音。
  2006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作和最佳年度歌曲颁给了一位叫胡德夫的人。这位银发满头、身形矮壮的卑南族歌者,在台湾有着传奇般的声名和事迹。然而内地的普通听众几乎不可能听到过他的声音,因为出道30多年,他第一张也是惟一的一张个人专辑《匆匆》,刚刚于2005年4月录制完成。
2005年4月15日,胡德夫在台北开个唱,身处香港的龙应台得知,立刻乘机飞回台北观看。如她所料,演唱会当场,汇聚了一千功成名就的台i湾文化人及蓝绿政治人物——而今在台湾,能让两个党派的政治人物平静并肩地坐在一起的,可能唯有胡德夫了。30年前,他们多半还是年轻的学子,就听着胡德夫的歌一路走来,许多人都是胡德夫的朋友。30年后,再坐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已分属对立的两方,只有当台上熟悉的歌声响起,他们还会用手去打同一个拍子,用心去哼同一个曲调。这是传奇的胡德夫的力量。现年56岁、被称为“原住民民谣之父”的胡德夫,曾经唱响了台湾第一首创作民谣《美丽的稻穗》,在1973年举办过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首唱《乡愁四韵》……他以歌参与了台湾那个动荡的时代,并成为其中标志性的人物。去年在纪念台湾民歌运动30周年的时候,台湾乐界办了一个盛大的音乐会,罗大佑开场,胡德夫压轴——因为与胡德夫一起并称“民歌运动三君子”的李双泽和杨弦,前者于1977年意外离世,后者于1982年远走美国做了一名中医针灸师。其他民歌运动早期的关键性人物,有的做了唱片公司总裁;有的做了政客。歌手胡德夫的孤独是那么刺目。
《匆匆》不是一张最新创作集,它收录了胡德夫在过去30年问陆续唱过的12首歌,其中大多已是流行音乐研究者收藏的经典。专辑并非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完成,而是在胡德夫早年就读的淡江中学的小教堂里录制的,惟一的伴奏乐器是40年前那架断了两根弦的老钢琴。录制共花了两天时间,其间,胡德夫和朋友们时不时地谈笑,看着窗外的日影移动,很多废弃的母带里夹杂有蝉声。对于一张歌迷等待了30年的唱片来说,这样的录制过程多少显得有点漫不经心。
这位影响了罗大佑、叶佳修、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的“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虽然登台超过30年,但在《匆匆》之前发行过的歌曲只有8首。因此《匆匆》发行时,在台湾曾经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
当30年后胡德夫终于带着一张唱片和他的原住民歌唱团队来到大众面前的时候,人们确信胡德夫依然挺立,台湾的“野生音乐”依然挺立。


专辑曲目:

专辑曲目:
01. 太平洋的风
02. 牛背上的小孩
03. 大武山美丽的妈妈
04. 枫叶
05. 最最遥远的路
06. 飞鱼 云豹 台北盆地
07. 为什么
08. 心肝儿
09. Standing on my land
10. 美丽岛
11. 美丽的稻穗
12. 匆匆

收藏此链接 获取下载地址
请登录后获取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