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华语音乐 > 港台经典 > 【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菲岱里奥序曲、埃格蒙特序曲》1986[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菲岱里奥序曲、埃格蒙特序曲》1986[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贝多芬 - 第三交响曲、菲岱里奥序曲、埃格蒙特序曲》 1986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ymphony No.3
演奏乐团: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1965
发行公司:CBS
唱片版本:荷兰版
唱片编号:MK 42220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菲岱里奥序曲》、《埃格蒙特序曲》。
 
=============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完成于1804年春。此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
 
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
 
部第三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
 
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贝多芬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
 
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该乐章没有传统的引子,而是以两个雄壮的齐奏开头,然后立刻引入宽广的分解和弦大提
 
琴主题。主题结束于不合调的升C音上。小提琴发出重复的高音,使和声变得模糊,但在单簧管与双簧管奏出的第二主题中得到解决。第二主题相对
 
和美、忧郁一些,但也有着庄严的气概。 呈示部已经很长;但最为新颖的是贝多芬扩大了发展部的规模,使之比呈示部(不算重复)更长,不仅仅
 
是主题简单的变化,而成为了戏剧性的核心。在一段狂暴、充满冲突的小高潮过后,突然安静下来,并出现了一个看似新的主题(实际上是主题的一
 
个对位)。这个新主题,在弦乐所演奏的连续属九和弦音量逐渐减轻之时,顺畅地在E小调上出现,并且与第一主题互相交错,其后亦于结束部分再
 
次出现。再现部开始之前的四小节,圆号提早重申了主题,但此时调性还未回归到主调上,小提琴也还演奏著属调的和弦,因而有不寻常的效果。起
 
初这一充满先锋性的乐段甚至被认为是错印,但贝多芬自己很珍视它。据其学生里斯说:“我当时站在贝多芬旁边,以为号手是出错了。我说:‘该
 
死的圆号手,你不会打拍子吗?这听起来大错特错。’当时贝多芬差点给了我耳朵一拳。他很久都不肯原谅我。”再现部基本上纹丝不动地重复了主
 
题,只是做了一般的转调。但尾声的规模变得仿佛第二个展开部,与全曲的规模相配。起初调性不明确,但渐渐增强,直到高潮中小号光芒发丈地高
 
鸣第一主题,令人热血沸腾。全乐章严谨而具有戏剧性。在规模和纵深上都有了显著的开拓。其长度在贝多芬交响曲作品中,除《第九交响曲》之外
 
,无出其右者。尤其有着节奏和调性上的革新,例如时常加入更有动感的四二拍段落,并多有不协和之处,例如发展部中小提琴在高音区将相差仅一
 
个半音的E和F同时奏出,发出刺耳的怒吼。这些更为丰富的表达传递出炽烈的感情,正如瓦格纳所言“恰似自然的熔炉一般,表现了天才青春时期所
 
涌现的种种情绪”。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2/4拍子。主题有两个部分,都是木管乐器与弦乐器呼应:其一是开头小提琴肃穆的c小调越段,配有鼓点
 
般的低音,在新的调性中结束;其二是有着极大旋律性的一个短句。然后出现了C大调的段落,较为明亮;但又进入了阴暗的主题。接着出现了三声
 
赋格段落,音乐变得急促、悲恸,在咆哮声中转到属调。结尾主题重现,但却只剩下碎片,由低音提琴的拨弦配合,尤其悲凉。木管乐器发出最后的
 
叫喊,乐曲在弱奏中淡出。该乐章通常被认为是“英雄之死”,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著英雄的棺柩”,柏辽玆将之与维吉尔悼念帕拉斯的诗
 
篇相比。该乐章也是贝多芬所创作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之一。其庄重、哀伤,又充满美感和独特的感情张力,由简单主题发展出多种变化,是贝
 
多芬成熟风格的代表。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该乐章充满能量,开头的弱奏突然转成特强;作曲手法简洁细致,感情色彩也有所变化。主题
 
在双簧管上出现。三声中部有一个军号般的主题,由圆号奏出。最后强有力地在鼓声中结束。该乐章虽然速度快,却并非玩笑之作。对其的解释有两
 
种极端:既有称之为“自然春色的复活”“乡间欢快的集市”者,也有认为是“军营中的景象”的,白辽士甚至称之为伊利亚特中勇士们在其领袖的
 
墓冢前所进行的舞蹈。这也是第一部在谐谑曲中使用了三支圆号的交响曲。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的结合体。在末乐章使用变奏形式是极不寻常的。其主题来源于贝多芬
 
之前创作的《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贝多芬钦佩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将他作为该交响曲的结束,也是恰当的。该主题亦在1802年为独奏钢琴创作的“
 
十五段变奏曲与赋格”(Op. 35,又称“英雄变奏曲”)中出现。 该乐章开始时风驰电掣,听起来在错误的调性(g小调和降E大调的属调)上;但
 
随即突然进入较为平和的变奏部分。一开始并没有呈现出主题,而是先用低音和声勾勒出了主题的骨架。然后用简单的旋律与之相配,突出了音色的
 
对比,还有些喜剧色彩。然后才出现了如歌的由两部分组成的主题。接着有一段赋格和奔放剧烈的舞曲,紧接着另一个由主题变奏而来的赋格段,达
 
到一个小高潮。接着进入了柔美、平静的乐段,旋律交替进行。渐渐音乐变得强烈,直至一个强有力的壮丽的高潮。在一段较弱但充满悬念的乐段过
 
后,忽转急板,暴烈的开头重现,并引向特强的结束。该乐章杰出地处理了调性和形式上的发展。其形式综合了回旋曲式(主题与不同乐段相穿插)
 
、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低音部分直到尾声时才消失,但变化多端,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变奏的性格也从欢乐、奔放、狂烈到静思、静谧、温柔,
 
再转向光辉的结束,突显了英雄壮阔的历程。刘易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称该乐章是全曲的升华。
 
============
贝多芬只创作过一部歌剧《菲岱里奥》,先后写过4首序曲,只用了第四首,前3首都作为音乐会演出用。《序曲》第三号,作品72b,作于l806年,
 
这是为歌剧的修改本而作,l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这一首是所有4首序曲中,情感表达最为丰富的一首。这首序曲开始也是下行八度,表
 
达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年华正茂》,弗罗莱斯坦的悲歌作为奏鸣曲式宽广抒情的第二主题重新出现,戏剧性地往高潮发展。号声出现。宣
 
布弗罗莱斯坦重获自由。号声之后,这首序曲中有几小节表达弗罗莱斯坦摆脱恐惧后的迟疑,他不相信自己还活着。号声又响时,自由的光辉照进牢
 
房,弗罗莱斯坦与莱奥诺拉沉醉在光明之中。这首序曲中,贝多芬重新使用了奏鸣曲式,再现部中一些主题因素重现,表现得极有层次。
 
============
《埃格蒙特序曲》作品84,作于1810年。这首序曲,不但反映了埃格蒙特的斗争和他的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埃格蒙特斗争的结果,即人民在
 
胜利之后的狂欢,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的“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强信念。贝多芬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预告祖国即将
 
到来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埃格蒙特》序曲以其英雄性的构思及其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它不仅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结构明晰、
 
通俗易懂,而且代表了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典型手法和特点,成为了解贝多芬交响音乐的最佳途径,因此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经常作为独立的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 1. Allegro con brio
02.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 2. Marcia funebre - Adagio assai
03.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 3. Scherzo - Allegro vivace - Trio
04.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 4. Finale - Allegro molto, Poco andante
05. Overture To Fidelio Op.72b
06. Overture To Egmont Op.84

收藏此链接 获取下载地址
请登录后获取下载地址